褪黑素类保健食品测定有了新依据!
近日,由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修订的推荐性国家标准《保健食品中褪黑素的测定》(GB/T 45443-2025)正式发布,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。
褪黑素是由人体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天然激素,具有调节昼夜节律、改善睡眠质量的功能。作为保健食品原料,褪黑素广泛应用于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中,尤其适用于因时差、倒班或年龄增长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的人群。该标准的发布与《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褪黑素》形成配套,系统优化了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、技术参数和操作流程,适用于片剂、软胶囊、颗粒剂、粉剂、口服液、凝胶糖果等多种剂型产品的定量检测。
市场监管总局将结合褪黑素类保健食品的监管需求,尽快推动保健食品原料褪黑素的标准制定,助力褪黑素类保健食品市场品质升级。
褪黑素小百科
什么是褪黑素?
褪黑素(Melatonin)是一种由大脑松果体分泌的天然激素,被称为“睡眠激素”或“黑暗激素”。它在调节人体昼夜节律(生物钟)中扮演核心角色。
褪黑素如何产生?
松果体将从食物中摄入的色氨酸经多步酶催化转化生成褪黑素:色氨酸→5-羟色胺(血清素)→褪黑素;
夜间黑暗环境下有助于相关酶活性升高,有利于褪黑素合成。
褪黑素如何调节睡眠?
同步生物钟
作用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一人体生物钟的“总司令”,帮助调整睡眠—觉醒周期,使其与外界昼夜变化同步。
直接诱导睡眠
作用于大脑中的受体,将“入睡”信号传递至细胞内部,调节睡眠状态。①激活MT1受体,降低神经元兴奋性,帮助入睡;②刺激MT2受体,抑 制多巴胺释放,延长深度睡眠时间。
保护睡眠脑区
褪黑素的抗氧化作用间接减少自由基对睡眠相关脑区的损伤,维持睡眠质量。
褪黑素的三大作用
缩短入睡时间
可帮助失眠人群(尤其入睡困难者)缩短平均入睡时间(效果因人而异)。
调节时差反应
跨时区旅行时,提前2-3天按目的地时间服用,可加速生物钟调整。
改善昼夜节律紊乱
适用于倒班工作者、睡眠相位延迟综合征(熬夜党)等。
新标准带来哪些改变?
标准适用范围
片剂、硬胶囊、软胶囊、颗粒剂、粉剂、口服液、凝胶糖果剂型形态的保健食品中褪黑素的测定
前处理
细化了固体、半固体和液体试样的制备处理步骤
仪器条件
明确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,删除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
定量方式
明确测定范围,采用标准曲线定量
消费者选购指南:认准“蓝帽子”标志;查看成分表:每日建议摄入量1mg-3mg;注意事项:不与镇静类药物同服。
科学助眠小贴士
(1)建立规律作息:
固定起床时间,早晨晒太阳可强化生物钟。
(2)创造黑暗环境:睡前2小时调暗灯光。
(3)适度运动:
运动可促进大脑内松果体素分泌,增加褪黑素。
(4)补充前体物质:
白天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(即牛奶、坚果、香蕉等)。
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,褪黑素是调节生物钟的“信使”而非强力催眠剂。需结合个体情况科学使用,改善睡眠还需配合光照管理、规律作息等综合措施。
来源:市说新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