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不健康“五毛食品”无容身之地
“五毛食品”,称得上是许多90后的“童年回忆”:学校门口的小摊,曾经是他们放学后留恋的场所。不少人当时吃得很“嗨”,长大后才明白这类食品大部分不是什么好东西,也不是安全食品。
“五毛食品”,通常指的是单价五角钱左右的调味面制品,比如辣条、豆制品、肉制品、膨化食品等小零食,其中大部分存在高油、高糖、高盐或甜味剂、防腐剂超标等问题,更严重的是相当一部分属于“三无”产品。“五毛食品”因其价格低廉,名字与外形时尚诱人,口感辛辣刺激,受到不少青少年的青睐。
市场经济就如一座天秤,消费者和商家分别在秤的两头博弈。不健康“五毛食品”虽为“过街老鼠”,但一直打而不绝,其中原因是孩子自我保护意识不强,往往只顾好奇、追求口感,便将安全问题弃之一边。更有不法生产者、经营者,置道德良知于不顾,纵容中小学生购买;而市场监管部门,对于点多面广的中小学校周边小摊小店难以实行有效监管。因此,虽然中小学校园周边的“五毛食品”问题喊了多年,但至今仍然经久不衰。
要有效解决这一市场乱象,让懵懂童年免于“五毛食品”的伤害,既要执法部门、职能部门从源头防堵,又需要学校、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。
首先,应该严格食品企业市场准入标准,对不具备合格生产条件的厂家坚决禁止入场;其次,各地监管部门加强对“五毛食品”的监督抽检。对检验发现的不合格食品,要严令销售者下架、停止销售、退回或销毁;对无证生产加工不健康“五毛食品”的“黑窝点”“黑作坊”严厉打击,坚决取缔。对于涉嫌犯罪的,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,并会同公安机关追查涉案产品销售流向,捣毁生产源头,切断非法生产经营食品的利益链条;对于传统的辣条生产厂商,可以选择直接转型生产其他副食品,或在辣条制作的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,提升产品质量。只有多措并举,才能形成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,让祖国的“花朵”得到真心呵护。